来源:泰州市中医院 作者:编辑 时间:2020-02-19 09:04:00
“抗疫结束,妈就回”
——发热门诊副主任护师孙存桂
从业23年,深厚资历、副高职称、过硬的专业素质,让她第一个被选进护理团队。为了能全心投入一天12小时的工作,也为了能更好地保护家人,自1月22日进入发热门诊至今,她就再也没回过一趟家。正在备战高考的女儿每天只能通过视频和妈妈说上几句话,每当女儿眼泪汪汪在视频里问:“妈,你什么时候能回家?”孙存桂都恨不能立刻飞奔回女儿的身边,但每次她都极力控制住情绪,重复同样的一句话:“抗疫结束,妈就回!”
“在我这,没万一”
——发热门诊主管护师胡燕霞
胡燕霞在泰州市中医院的发热门诊是出了名的“较真”。当遇到发热病人未戴口罩就诊时,她就立刻送上一个,指导口罩的正确佩戴,再认真仔细地测量体温、询问接触史。医生接诊的时候,她在一旁守着,时时督促和提醒病人与医生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病人一走,她又立刻对诊室物表、地面进行规范消毒。每天数十百遍的重复操作,她事无巨细不厌其烦,让与她共事的门诊医生由衷地感叹和赞赏。她说“防控疫情就好比打仗,必须做到严谨认真,任何闪失可能都是致命的!在我这,没万一!”
“艺高人胆大,新冠靠边站”
——留观病房主管护师李庆荣
在留观病房的各项操作中,鼻咽拭子采样的风险是为最大,稍有不慎极易感染。说来也巧,在中医院留观的所有病人,都被李庆荣采过样,因为正好都轮到她当班,同事们都送她一个“采样冠军”的称号,问她怕不怕,她爽朗地笑着回应:“病毒像弹簧,你弱它就强!艺高人胆大,新冠靠边站!”然而说起孩子,李庆荣却瞬间红了眼睛,她的爱人是街道干部,自从疫情暴发,夫妻二人分头战斗在社区和医院的防疫岗位上,爸妈都不在家,孩子就没按时按点吃上过一顿热乎饭。
“请党组织考验我”
——留观病房主管护师马晓勤
20年前做过脑垂体瘤手术的马晓勤,因为长期服药留下了骨质疏松的后遗症,家中还有一个发育迟缓的14岁女儿,离不开她的看护。然而,看到护理部留观病房需要支援的紧急通知,她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把女儿送到父母家,义无反顾走上危险的防控一线。为了不浪费每一套防护服,她和团队姐妹们上班前2小时就不再喝水,在进入病房工作的6个小时内,更是不吃不喝。长时间的工作疲累和喝水少排尿少,甚至导致她患上了尿路感染。但她坚持上班不肯休息,并郑重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请党组织考验我!”
“不用换,我能坚持”
——留观病房主管护师唐静梅
在10人的护理团队中,体重不到一百斤的唐静梅显得格外弱小,工作中再穿戴上沉重、密闭的防护装备,更是让她常常觉得头疼和头晕。3天前,唐静梅当班时间又赶上生理期,严重血虚不仅让她肠胃不适,甚至出现了呼吸困难、眩晕和呕吐的症状。护理部领导得知她的情况后,立刻要把她从一线岗位上撤换下来,可是唐静梅却拒绝了组织上的这一决定。“我出去还要再进来一个,今天就得多消耗2套防护服。防护装备这么紧张,不能因为我而浪费。没事,不用换,我能坚持!”
“我要多吃饭”
——留观病房主管护师王震娟
在家中,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女儿高三正在备战高考,儿子4岁也正是离不开妈妈的时候。在医院,她是留观病房得力的护士,从春节到元宵,一直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和需要他的儿女。事实上,5年前王震娟因甲状腺肿瘤动过手术,体质较弱,工作一累常会头晕不想吃饭。每当胃口不好的时候,她都会强迫自己吃一口再吃一口。“我要多吃饭!这样才更有战斗力!”
“像朋友一样与病人相处”
——留观病房主管护师朱年粉
作为一名在医院社区门诊工作的护士,平时工作强度相对临床一线要轻松一些,得知疫情告急需要抽调护理人员,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朱年粉主动请战,成为留观病房护理团队年龄最大的护士。她为人亲和,在护理工作中特别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她说:“很多患者入院后,焦虑甚至恐惧,这就需要我们及时给他们阐明国家政策、宣传防控进展的有利信息,帮助他们缓解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让他们不觉得孤单,保持乐观的心态,对增强病人的免疫力也很有帮助。”
“付出再多辛苦,值了”
——发热门诊及留观病房护士长杨小燕
自从临危受命担任了发热门诊及留观病房的护士长,杨小燕成天在为门诊和病房的物资、人员、流程、职责种种事情操心着。她就像是团队的大管家,时时刻刻关注着战友们的一切:防护服合不合适?口罩够不够用?一日三餐吃不吃得上?个人有没有困难和问题?为了确保每个护士的安全,穿脱防护服和鼻咽拭子采集这两项技能,至少要经过她3次考核合格,才放心让护士们上岗。看到护士们脸上深深的压痕,她把溃疡贴剪成合适的条状贴到受压部位,减轻护士们脸上的疼痛。她从网络热搜中得到启示,收集了10多个牛奶、饮料箱的塑料提手,改造成口罩绑带,减轻护士们耳朵的压痛。她还想出了一个妙招,在消毒清洁后的护目镜内薄涂上一层洗手液或碘伏,解决了护士工作中护目镜起雾看不清的问题。她说:“泰州已经连续好几天无新增病例了,这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消息!付出再多辛苦,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