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消除麻疹

来源:泰州市中医院  作者:编辑  时间:2017-03-03 09:45:44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高发,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

泰州市疾控中心预测2017年可能为麻疹流行年,医务人员工作中极易接触到麻疹病人,为做好预防工作,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我院疾控科联系城中卫生服务中心,3月2日我院儿科、急诊科、血液科等科室的医护人开展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为应对可能到来的麻疹流行年,我院切实做好麻疹疫苗的常规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对麻疹的免疫力水平,形成免疫屏障,阻断病毒传播;我院加强麻疹监测,做好疫情处置及时做到麻疹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避免麻疹疫情的暴发和流行;积极开展麻疹防控工作宣传提高群众对麻疹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增强防病意识,为消除麻疹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麻疹相关知识

(一)传染源

    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一般认为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该病传染性强,易感者直接接触后90%以上可得病,隐形感染者的传染源作用不大。

(二)传播途径

    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

(三)易感人群

    从来没有患过麻疹的人群或者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都是属于麻疹易感人群。

(四)预防措施

1.被动免疫

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使用过免疫血清球蛋白者的临床过程变化大,潜伏期长,症状、体征不典型,但对接触者仍有潜在传染性。被动免疫只能维持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措施。

2.主动免疫

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虽然5%-15%接种儿可发生轻微反应如发热、不适、无力等,少数在发热后还会出疹,但不会继发细菌感染,亦无神经系统合并症。国内规定初种年龄为8个月,如应用过早则存留在婴儿体内的母亲抗体将中和疫苗的免疫作用。由于免疫后血清阳转率不是100%,且随时间延长免疫效应可变弱,所以4~6岁或11~12岁时,应第二次接种麻疹疫苗;进入大学的青年人要再次进行麻疹免疫。急性结核感染者如需注射麻疹疫苗应同时进行结核治疗。

3.控制传染源

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

4.切断传染途径

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病人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中做好宣传工作,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