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血压日|高血压病降压治疗的十个误区,你中招了吗?

来源:泰州市中医院  作者:编辑  时间:2020-10-08 16:26:05

2020年10月8日是第23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18岁以上知晓血压”。

高血压是我国最重要的慢性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1]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7.9%,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升高,65岁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超过50%18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知晓率为51.6%、治疗率为45.8%、控制率16.8%,我国高血压整体防治状况仍有待进一步改善。[2]

我们一直提倡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来辅助控制血压,而对于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除了非药物治疗以外,合理的药物治疗也是必须的。然而许多患者对降压治疗的认识不够。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降压治疗的十个误区,看看您中招了吗?

 

误区一:太积极盲目降压

是不是一次测得的血压高就得用药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一时的血压高不一定就是高血压。高血压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或舒张压(DBP≥90 mmHg明确高血压诊断后,还需要寻找高血压的原因,并评估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等情况,从而才开始治疗。盲目用药可能会导致低血压,引起晕厥、乏力等不适。     

 

误区二:不愿意过早用药

一些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怕用药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因此想自己熬个几年后再治疗。降压药不同于抗生素,降压药不会产生抗药性。长期高血压会慢慢地损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血压控制得越早,其远期预后越好。对于大多数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1-3个月),血压仍≥140/90mmHg,应启动药物治疗。

 

误区三:开始不敢用好药 

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控制高血压,降低高血压的心、脑、肾与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总危险。价格昂贵就是好?不见得。好药指的是降压效果好,能够持续平稳降压,副作用小,并且对心脑等等器官有保护作用的药物。当前降压药各有千秋,只要能有效控制血压,能给长期预后带来获益,不良反应小,就可以使用。当然因为高血压是终身性的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因此也需要考虑药物成本/效益。

 

误区四:血压高了就服药,血压不高就不吃

有的患者先量血压,高了就吃药,不高就不吃,这样肯定不对。坚持规律服药是高血压患者的长寿之路。高血压和伤风感冒不同,高血压不能“自愈,也不能治愈,只能被控制。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降压药。擅自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血压不忽高忽低说明用药得当。

 

误区五:降压药有副作用,能不用则不用

所谓:是药三分毒。有些患者认为降压药伤肾而不敢用药。其实伤肾的是高血压,而不是降压药。

首先,所有的降压药物都有副作用,但其副作用小于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因此用药的利大于弊。第二,随着当前制药工艺的发展,药物的安全性明显提高,并不是每位患者在用药后都会发生药品说明书上列举的不良反应。第三,降压药不仅仅具有降压作用,很多降压药对肾脏、心脏还会带来明显的获益。

 

误区六:需要定期更换降压药

如前所述,降压药不会产生抗药性。如果血压能控制得平稳,而且没有明显副作用,定期检查各种指标也没有异常,那么这种情况是不需要更换药物的。只有当血压控制不稳定,才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合适的降压药物。

 

误区七:降压越快越好

除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外,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应根据病情,在4周内或12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一些患者刚用药几天血压下降不明显,就开始抱怨药物效果不理想,要求医生加药或频繁换药的做法是错误的。血压下降速度太快,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而导致缺血事件。绝大多数的长效降压药一般需要12周时间才能发挥稳定的降压作用。

 

误区八:所有的药片都能掰开减量服用

有些药物半衰期很短,需一天多次用药,为了降低漏服或错服的发生率,研发人员将这类药物通过特殊的工艺制成缓控释制剂,使得大多数药物只需一天服用一次即可。

那么缓控释制剂能掰开服用吗?缓控释制剂除说明书用法中有可以分剂量的说明外,一般应整片(粒)吞服,不可掰开、碾碎或咀嚼后服用。

 

误区九:部分药“整吃整排,药品没吸收

一些患者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后会嘀咕:“我要换药,这个药我吸收不了,整片药随大便排出来了。其实,药片中的活性成分已经被胃肠道完全吸收,随大便排出的只是不溶的外壳。

这跟药物的制备工艺有关。某些缓控释制剂的部分结构在胃肠道中不会破坏, 最后随粪便排出体外例如微孔膜包衣片的包衣膜、不溶性骨架片的骨架及渗透泵片的生物学惰性组分后两者形似完整的药片。

细心的患者会发现临床上的氯化钾缓释片(补达秀)、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误区十:保健品能够降压

不少广告宣称保健品具有的“降压疗效,可使高血压患者摆脱西药不良反应的困扰。

 

实际上,保健食品、饮品及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降压项链、降压帽、鞋垫等,大多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有的即使有,降压作用也很轻微,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还造成延误规范治疗的时间,最终危害健康。

 

最后,高血压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正确认识高血压这种疾病及其治疗非常关键,以上误区,你中招了吗?